作者:阿諾德·康賽柯|文 ITValue 周應|編輯 / 日期:2010-11-01
ITValue點評:
金融危機后中國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客戶需求呈多樣化并且迅速變化,個性化定制需求高漲,都使得企業不得不改變現有的運營管理模式,開始轉向以市場和客戶為中心的管理模式,供應鏈協同被許多企業視為管理變革的關鍵步驟,現在再回顧供應鏈管理20年,有助于追古溯今,獲得創新靈感。
回望過去的二十年,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歷程在許多方面可謂令人矚目。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新興的管理理念,扎根于制造業。對汽車生產線進行部件及時供貨,這一理念的實施,表明通過控制供應鏈、降低庫存量、最大限度減少報廢等方式,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制造商獲得的優勢包括,集中精力改善客戶服務,根據需求進行供應鏈運作,將貨品在供應鏈中的被動流動改變為主動流動。靈活制造成為了業界追求的“圣杯”。
同時,零售企業也很快認識到加強供應鏈控制的價值。通過與主要供應商加強合作,提高與商場之間的信息交換有效性,可更加明確地掌握供需狀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以客戶為本的變革。然而,回顧過去,在策略轉型和業務轉型的環境中,我們容易忘記自己面臨的挑戰,忽略相對落后的能力。
當時,寬帶互聯網還未完全進入我們的生活,快速廉價的電腦電源和開放系統仍然是遙不可及的夢。應用限于局部應用,實施起來十分耗費時間。數據存儲于分布在企業內部的各個分散環節,信息難于共享,業務交易通過當時較為新潮的傳真機進行,主要通過人工紙張文件方式完成。信息反復輸入十分普遍,容易出現錯誤,產生費用,并造成時間浪費。
眾所周知,制造業的制造資源計劃(MRP)其實是企業資源計劃(ERP)的雛形。九十年代后半期,業界開始采用可升級式軟件包,開始對倉儲管理、運輸管理和庫存管理進行優化。但是,這些應用只是局部解決方案。一家供應商可能在倉儲方面具有優勢,另一供應商可能在運輸方面饒有成就。但是我必須強調,供應鏈也只是局部解決方案或功能的拼湊或組合。在我看來,許多情況下,人們將其稱為供應鏈,但刨開外殼,其真正的核心是物流活動,因為這些活動并不影響采購或庫存,而是注重于實際配送。”
至于ERP系統的發展,實際上九十年代中期確實出現了統一系統控制全局的理念,并且涵蓋了后勤職能、制造流程、供應鏈運作等各個環節。但是,實現這一目標卻面臨重重考驗,同時還牽涉到市場對最佳解決方案與ERP系統建議合作的期望,以及為了實施更加開放的標準及網絡服務和實時信息共享的簡易方法。
在這風云變化的二十年,企業內部IT組織層次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曾幾何時,供應鏈業務運作人員是系統購置的主要推手。當時,IT人員幾乎沒有話語權。他們通常局部實施這一技術,例如在某一倉庫或某一地區實施。具體實施可能與企業級IT策略不相適應。隨著首席信息官(CIO)和IT總監的興起,這一情形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業務運作團隊必須向IT團隊和首席信息官證明系統的合理性。他們認識到不能采用離散系統和局部安裝,他們希望結構集中化數據以企業IT管理和數據安全性為核心,希望通過整合形成更高層次的管理報告系統。
以結構化更嚴謹、整合程度更高的方式實施IT系統,反映了過去十年以來系統能力的大幅度提高,體現了IT系統對業務績效的重要性。
然而,是計算能力和寬帶互聯網兩者的共同發展促進了供應鏈的全球化發展。數據跨地區快速傳輸,促進了信息在供應鏈系統中的透視度提高,將世界各地供應商和買家聯系在一起。隨著貿易結構更加開放,技術發展促進了制造業向生產成本較低的地區外包;通過物流服務全球性擴展,產品可遙遠地區廉價生產,然后以較低的價格投放西方市場。供應鏈的不斷擴展,驅動著現代消費的車輪滾滾向前。
世界正在經歷扁平化發展。早年,我們甚至無法想象在本地以外的地區實施供應鏈。現在,在多個時區、多個國家甚至世界各地集中實施供應鏈解決方案已然成為熱門話題。二十年前,這一話題無異于科學幻想,現在卻已司空見慣。
現在的供應鏈復雜度已今非昔比。推動供應鏈系統整合的核心是開發“SCOPE”解決方案,在各個應用系統中實現數據主文檔共享。無論是在倉儲環節,還是在運輸環節或是補貨環節,相同品項均處于數據庫的相同表中,從而實現數據元共享,確保供應鏈中貨品統一。
貨品統一性與分布式訂單管理解決方案相結合,可以為供應鏈執行提供更多的靈活性。例如,當你接到訂單時,你不一定知道應從何處出貨。系統將根據最低成本、最佳時間、庫存定位、未來訂單優化等多項因素,決定這一訂單應由何處執行。對于某一訂單而言,成本最低的執行方式并不一定意味著能降低公司的總體成本。
靈活性和敏捷性是當前供應鏈的核心特征。敏捷性就是在環境發生變化時快速適應的能力。供應鏈敏捷性是供應鏈的優勢所在,可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和贏利能力。如今,現代供應鏈技術使敏捷性成為了現實。
回望供應鏈發展的二十年,不得不驚訝它的發展之快,它將許多的不可能變為了現實。我們由衷地期望接下來的二十年,供應鏈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本文作者為曼哈特軟件北亞區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