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洋︱整理 / 日期:2012-02-06
隨著云計算在市場的推廣,云計算已經不僅僅是CIO們談論的話題,云計算也已經逐漸成為CEO和CFO們關心的話題。現在,已經是更深一步理解云計算,制定適合自己行業和自己企業的云計算戰略的時候了。無論你是有計劃部署云計算也好,還是拒絕云計算也好,要結合云計算的發展,綜合自己行業,自己企業的IT情況,更新自己企業的IT基礎架構。如果有計劃部署云計算,制定怎樣的戰略讓云計算變革IT,變革你的企業。如果拒絕云計算,如何讓自己的企業不在IT管理和企業運營上落后,不被競爭對手擊敗。現在是CIO開始制定云計算戰略的時刻了。
——青島怡之航物流有限公司亞洲IT經理 孫亮
我眼中的云計算就是“2+1”。所謂“2”即:計算能力的獲得,或者說“云”是可以提供足夠的計算能力的“東西”;“云”是可以提供足夠多的存儲空間的“東西”。所謂“1”即,上述兩項對于獲得者而言,必須是首先能有效地獲得:隨時、隨地,足夠寬的網絡資源。這樣就可以玩“云”了,剩下就是管理問題和管理的技術支撐問題。
——上海市徐匯區信息化委員會 主任 李儉
風起云涌的時代到來了。在IT技術架構之上的云創新的服務模式、盈利模式、運營模式,將會給世界帶來巨大的變化.
——國藥控股天津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長 李晟
云計算目前嚴重概念化。很多云計算技術,只是原來集中信息應用套了一個云的外殼,Iaas/Paas/Saas模式在IT行業應用由來已久。企業在應用云計算時,應注意去概念化,避免流于形式;如作為一種生意模式,應結合自己的競爭優勢。Iaas/Paas在通訊行業有先天資源優勢。Saas在應用軟件行業有先天資源優勢,這兩部分在非IT企業很難有競爭優勢,最可能的切入點還是基于自有產業的云技術支撐應用。云計算與智慧城市建設是目前IT行業研討的一個熱門話題。智慧城市是未來城市發展應用云計算技術的一個方向和趨勢,但目前還不夠成熟,商業模式還不明確。另外,智慧城市政府資源非常重要,對城市文化和居民素養要求高,因此往往起步于經濟發達地區,但打破政府資源行業壟斷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關鍵。
——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信息部總經理 渠本強
云計算從非技術的層面理解,可看成是一種商業模式,是大家在使用IT這樣一個感覺高深莫測技術服務時,期望能夠像水和電的使用一樣,更簡單理解和使用。畢竟這么多年來,IT一直扮演者一個“非專莫入”的角色。但是,互聯網使得IT已經無處不在,人們已經離不開IT所提供的服務,“云計算”概念和商業模式的出現也就順其自然了。但是,要想達到云計算所提供的“按需索取”、“即需即取”的服務模式,底層需要更專業的技術層面和標準的支撐,比如虛擬化技術、IAAS、PAAS、SAAS等等。說的更通俗一些,就是將各類IT硬件產品、軟件產品、IT應用都整合為一種可對外服務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服務體驗。就像iPhone給我們的驚喜一樣,老少皆宜。當然,云計算之路應該和我們做任何事情一樣,一句話,摸著石頭過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正因為這樣,云計算才更加豐富和精彩。作為我們CIO來講,等著看是不行的,及時的云計算的探索正是在增加我們的管理和運維經驗。就像很多成功的企業家談及他們早期的“試錯”階段,其實是在儲備成功的條件。
——青島迅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田璐銘
1.云計算從提供云計算的廠商來看,是一種商機,不管是對提供云計算硬件的廠商(如IBM),還是提供云計算服務的廠商(如用友),都是一種商機。
2.對于使用云計算的企業用戶來說,這樣可以一次性的投入變小了,而且也省去了機房建設的成本(總體成本未必減小了),但最主要的問題是感覺不受控——安全問題始終讓人放心不下,公司的機密資料會不會被泄露?服務提供商的誠信問題成為最大的問題;其次就是網絡的問題。
3.從IT從業人員來看,云計算使IT人員進行了分化。一是去提供云服務的廠商工作,可以得到更專業的學習與鍛煉;二是在企業,可以集中精力關注用戶,提升應用服務能力。
4.從整個社會資源共享與節約的方面來看,云計算確實是共享了資源,避免了浪費,進行更加專業化的分工。從這個宏觀的角度來看,確實是好事一件。
——廣東中迅農科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長 黃山
1.云計算,我的理解,就是一種集成服務。我相信,今天我們各個企業和公司在做的這些網絡、硬件、軟件的建設工作,都將在未來的某個時期被云計算的提供商或者集成商整體來輸出服務和解決方案,而我們只需要付費購買你這個行業需要的相關服務就可以了。同時,我們只需要使用終端設備和網絡這些云計算提供商,就像我們現在的電廠、煤氣公司、電視臺,輸出我們的日常所需的電、煤氣、電視節目,云計算相關的服務成為企業和公司必不可少的支出。
2.云計算時代,企業和公司同樣需要懂行業、懂IT的CIO。他扮演的角色和任務,我相信和現在不會有太大的偏差,更多是讓我們變得高效和簡單。
——深圳空間房地產有限公司IT中心經理 劉中華
對于云計算,目前討論得很火,不管是政府還是行業及產業鏈中各點,都在積極地探索和追求落地。處于廣電體系的CIO來說,更想從廣電角度來談云計算,可能更務實,更能反映一個產業的心聲。廣電對云計算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有很多廣電單位基于內容和三網融合、三屏互動等提出媒體云、視頻云、廣電云、云終端等。廣電的云計算定義是什么——私有云、公有云?如何建立廣電的云計算,怎么落地,不是為了圈地而建樓?怎么用廣電的云,有哪些業務形態,而不是純粹的將各分散的處理器集中起來邏輯化?怎么管理廣電的云計算,云安全和意識形態關聯,社會化越強,提前審置力度加大?云計算是基于互聯網,能夠做到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一個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和實體的展現,是充分考慮人的屬性和體驗,無論是視頻、數據還是其他業務。廣電以前做到的一直是“點到面”,即“我為別人,沒有別人為我”,這是廣電無法回避的挑戰。云計算應該將視頻內容數據等信息從聚合(集中)、收斂(共享)、泛在(分發)。
——新疆廣電網絡有限公司CIO 陳長偉
云的服務模式與高效資源利用可能會為某企業節省巨大的IT成本。這可是大部分CIO所關心的。但采用云計算具體能在IT運營上節省多少,應與企業性質和服務有關。我看過一些報道與分析。一些報道號稱云服務的成本是目前IT服務的1/10或更低,大部分說最多是目前IT服務的一半,還有個別企業稱“云服務的成本會高于他們目前的IT服務”。
——英特爾中國首席工程師 苗凱翔
云計算其實并不神秘,我們用的水就是云水,電就是云電。早期的大型機和終端的分時計算模式,其實就是典型的云計算。云計算要得到真正應用,要具備幾個條件。一是要有一個可靠的云平臺;二是業務模式必須標準化;三是比自建成本一定要低。鑒于醫療業務的復雜性,大醫院核心業務目前很難采用云計算平臺,小醫院和區域醫療可以考慮采用云計算平臺。中國云計算目前基本都在概念階段,主要難點:一是體制問題,任何單位都想建一套自己的系統,缺乏協作的機制和傳統;二是誠信問題,在一個缺乏誠信的環境中,有誰敢把信息放在云端?三是安全問題,鐵道部信誓旦旦說高鐵是安全的,話音還在耳邊,7·23就出了大事故。人命關天尚且如此,誰還敢把系統放在別人身上呢?四是業務標準化問題,缺乏業務的標準化,云平臺是很難發揮作用的。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信息中心主任 陳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