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 日期:2011-05-16
中坤一直在轉型,為什么?就是老打不過人家要找自己的一條路,要創造一個別人無法復制、無法跟進的企業,你有定價權或者最高的利用權。轉型對民營企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轉型標志著一個新的經濟時代的到來,舊經濟時代過去了,過去30年的改革是全民共識的改革,政府覺得需要改,老百姓也覺得應該改,大家有共識沒有沖突。第二個30年改革就是社會制度出現了縫隙,中國的企業家精神在社會得到了釋放,這是至關重要的。企業家精神還體現在民營企業家上,標志就是國企在大量改革、分化,社會的財富從壟斷走向市場化,所以這是舊經濟時代巨大的特點。再一個就是我們加入了世貿,我們利用農村廉價勞動力發展了我們的經濟,但付出了巨大的資源代價。中國的舊經濟時代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了30年。舊經濟時代結束的標志就是社會分化很激烈,基尼系數很高,導致了今天對改革出現否定的現象。所以,對民企來說就是野蠻生長的時代現在要結束了,新的經濟時代到了。
中國人口紅利結束,劉易斯拐點出現,這個時候最大的標準就是要求社會均貧富。再一個就是競爭特點,現在國企該壟斷的資源都已經壟斷住了。還有流動性泛濫,花的錢太多,通脹時代到來了。最后,勞動力成本提高。
所以,我們怎么生存?就必須要轉型。我們不說國進民退,我們要國進民進,國企進的是壟斷,民企進的是服務業,轉向文化的價值取向,這個主要靠思想創新,或者叫企業戰略創新,這是國企沒有動力去做的東西。
還有就是從充分掠奪性向可持續發展轉型。前一段時間大家拼命拿地,知道地拿一塊兒少一塊兒,資源拿到手再說。但是包括現在政府也開始考慮一塊地的產出效益,從可持續性角度看問題,所以,房地產企業應該考慮到在物業資源上將來會再做什么創新,產生什么樣的價值鏈,這是戰略創新。在前些年我們就看到住宅產業的不可持續性和它帶來的政治性的麻煩,完成了戰略轉型。
比如我們在做的商業地產,在北京大鐘寺我們大概持有80多萬平方米已建成的商業,以前對這些商業地產是“收租子”,現在發現為什么不再把產業延伸一下呢?比如說商業地產向餐飲業延伸,向下端延伸,自己再有餐飲集團,我的戰略目標在5年內有20萬平米的餐飲業。餐飲是一個文化,同時再用自己的物業做餐飲,競爭力就很強,這又多了一個渠道,比簡單的“收租子”強。
旅游做什么呢?我們在做度假產業,從簡單的門票經濟轉向文化消費、度假消費,我們就做了賓館,在這方面我們做的是持有,加上別的,形成一個復合的價值鏈,打造大型的文藝演出。旅游景區紅村一年的門票收入大概是20萬,這又是一個產業鏈,我們如果有四臺節目的話,把現有傳統的不動產的概念變成創新的產業鏈,這個產業鏈很厲害,全世界沒有。
所以我想,一個民營企業面對國進民退的趨勢不是一個壞事,因為我們這些年發展的太快了,中國的經濟就是一個暴發戶,短短20、30年發展這么快,世界歷史上都沒有。現在我們要改掉暴發戶思想,做一個規規矩矩的企業家而不是商人,這時候要研究下一步產業價值在哪里。我有一個觀點:企業家是預見未來、改變現在,商人是順應現在、接受未來。
轉型是一個標準,也是民營企業新的機會。中坤希望未來5—10年商業地產持有200萬平方米的面積,旅游地產和度假在建的工程是120—130多萬平方米,在未來5—10年希望建造200萬平米旅游地產、200萬平米的渡假地產,旅游地產加上度假地產會達到400萬平米,建造一個國際一流的渡假型的產業鏈。
(以上來自2011中國企業領袖高峰論壇暨金蝶明珠會理事會演講整理,未經本人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