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吳以四|文 / 日期:2011-01-04
閑暇時間,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柴洪峰會打打高爾夫。雖然自謙打得并不好,柴洪峰仍然從中悟出了“16字真言”:量力而行、穩抓穩打,步步為營、永不放棄。
事實上,這“16字真言”也側面反映了這位中國第一位CIO在職業道路上不斷成功的秘訣。從早期主持開發“中國外匯交易系統”,到參與中國銀聯創建,領導中國銀聯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建設,實現中國銀行業期盼已久的“聯網通用”,再到今天負責中國銀聯的整體運營、研發和技術標準,柴洪峰幾乎每一段重要經歷都是中國金融行業IT與業務融合創新史上濃重的一筆。
不過,柴洪峰并不滿足于這些已有的成就。他要通過IT支撐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為處于我國銀行卡產業的核心和樞紐地位的中國銀聯,勾勒更加廣闊的未來藍圖,更為銀行卡產業的發展,注入創新的動力。
2010年,中國銀聯完最大的創新項目就是第二代跨行交易清算系統。這套即將于2011年投入使用的新系統,將使中國的銀行卡產業在技術水平上大為提升,從磁條卡全面轉向IC卡,更為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除此之外,中國銀聯在手機支付和銀行卡標準上的創新,也讓柴洪峰頗為滿意。中國銀聯第三代手機支付在商業模式的成功已經經過了市場的充分檢驗,無論是遠程支付,還是近程支付,都可以通過手機支付輕松完成。
中國銀聯通過N3項目在銀行卡標準上進行了持續研發和創新,打破了歐洲公司在IC卡核心技術上的壟斷,構筑了自主知識產權的IC卡技術標準和運營架構,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為今后銀行卡產業轉向IC卡的商業模式的轉變,做好了準備。
除了一些具體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柴洪峰更多在思考一些戰略層面的事情。在技術商業時代,技術給商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讓身處金融行業的柴洪峰感觸頗深, IT與業務的融合,徹底改變了金融行業原有的生產運營方式。目前,銀行業超過70%的交易都不是發生在柜臺,而是以電子形態完成。“電子形態服務的運營機制與傳統的金融服務有著本質的變化,那么,電子形態服務的規律是什么?最佳運營管理模式是什么樣的?運營的質量管理應該是什么?這種形態下市場需求應該如何挖掘?”
在各大商業銀行的配合下,中國銀聯正在“一體化運營項目”,推動電子形態服務方面的研究,希望挖掘出電子形態服務的運營規律。柴洪峰認為,在一體化運營狀態下,任何一位員工的每一項工作,都可以通過層層傳導與接受電子形態服務的持卡人、商戶、銀行發生關系。不僅要讓所有員工明確這種關系的存在,還必須對從最終客戶的角度衡量每一位員工的服務水平。為此,中國銀聯制訂了詳細的服務項目目錄,根據服務項目目錄制定服務等級,然后傳導到后臺的每一個環節,進而達到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在柴洪峰看來,對于金融等以電子形態提供服務的行業的CIO來說,此CIO非彼CIO,有些行業的CIO主要扮演搜集信息為決策服務的角色,而在以信息處理為主業、以電子形態提供服務的行業的CIO來講,一方面應該搜集信息為決策提供支持,更應該通過新技術和新標準進一步引導公司業務的創新,進而推動產業變革。
CIO最終的定位應該是什么,柴洪峰認為,CIO要成為戰略決策層的一員,影響公司戰略方向,為公司的戰略和業務創新賦能。
個人簡介:
柴洪峰自1986年以來一直在人民銀行系統工作,先后任職于國家外匯管理局信息中心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任副總裁),其間,主持完成“中國外匯交易系統”項目,獲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債交易和清算系統的研究和開發”項目,獲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銀行科技發展一等獎。現在擔任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負責中國銀聯的整體運營、研發和技術標準。
評委點評:
他是金融行業IT創新的領軍者,從早期主持開發“中國外匯交易系統”,到領導中國銀聯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建設,實現中國銀行業期盼已久的“聯網通用”,再到今天負責中國銀聯的整體運營、研發和技術標準,為超過21億張銀聯卡在全球80多個國家的有效使用提供保障。他還從金融行業的戰略高度挖掘信息的價值,將云計算、物聯網與電子支付合而為一,為金融行業展現了更為廣闊的電子支付藍圖,更為“一體化運營”模式下的中國銀聯,開拓了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