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 日期:2012-05-07
你的數據中心需要變革嗎?敦豪全球貨運(中國)有限公司 IT 總監蔡文剛認為:“目前省電、提高利用率和應對峰值應用是重心,數據中心的災備對跨國企業的本國數據中心是挑戰。”
數據顯示,85%的數據中心運算能力或有閑置狀態;50-60%IT負載可以采用云技術;70%的IT預算都用于維護現有基礎環境,但仍有3%的企業迫于成本壓力而增加IT預算,每年數據中心能耗費用增加18%;75%的 CIO期望在五年內集中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近十年來服務器密度增長了20倍,服務器增長6倍。
IBM給出了中國企業數據中心的通病:新舊機房標準差異化明顯;管理機制有待完善,在投資、建設“兩張皮”的情況下,從各自利益出發的規劃難以響應客戶需求;投資建設容易極端化,因盲目砸錢和認識不到位,導致數據中心利用率不足、遷移改造不切實際。
另有IDC調研顯示:數據中心變革已成為幫助企業渡過危機并取得更好發展的首要因素!值得強調的是,數據中心的數量并不能成為很多企業比拼信息化程度的標桿,也不應一個接一個興建低效運轉的數據中心。
大數據時代下,CIO要獲得前瞻性的洞察需要挖掘大數據背后的價值,這就要求一擁有海量數據接入設備,二擁有海量數據,三要有實時計算能力。而這些需求共同指向了數據中心與云計算模式的有效結合。云模式已成為企業利用數據中心平臺應對大數據挑戰的重要方式,甚至有人提出云策略是數據中心的必經之路。
IBM發現,很多企業IT應用虛擬化程度僅有20%-30%。但隨著云計算的逐步成熟與落地,云數據中心也越來越被接受。從“企業政治”的角度來說,構建云數據中心是件“讓資本決定權利”的事兒——以云計算、云數據中心的名義進行大集中,以達到“削藩”的目的,既能加強中央集權,又能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撇開這些非技術因素,單純從CIO工作需求的角度出發,云數據中心也并非一無用處。香港(金日)投資集團(廈門金日制藥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部總經理王石福認為:“逐步體驗虛擬化,正是為云服務鋪路。云計算數據中心的運維管理應從數據中心的日常監控入手,事件管理、變更管理、應急預案管理和日常維護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地進行數據中心的日常監控。”
在最新IBM全球數據中心調研中,虛擬化程度已成為區別高效與低效數據中心的一項重要指標。大多數IT組織最初利用整合概念通過降低物理服務器的冗余度削減成本。然后實施存儲和網絡環境的虛擬化以精簡和降低物理基礎設施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