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韓洋/編輯 / 日期:2011-08-15
問題描述:
根據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發[2009]102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推進中央企業信息化工作的意見。 提到要求在央企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設立信息化專職管理部門。其首席信息官的主要職責是:
挖掘企業信息資源、制定企業信息化戰略、為企業信息化布局、評估信息化價值;
負責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整合,完成信息系統的選型實施;
收集研究企業內外部的信息,為決策提供依據;
協助完成企業業務流程重組、運用信息管理技術重建企業的決策體系和執行體系;
安排企業信息化方面的培訓,發現信息應用的瓶頸、觀察研究企業運作中的信息流及其作用。各位CIO目前的職責,角色和工作要點又是什么呢?
答案總結:
1,挖掘企業信息資源、制定企業信息化戰略、為企業信息化布局、評估信息化價值。
如果這個職位是處在公司董事會一級,那么CIO必須首先研究和理解企業的業務——什么是核心業務,什么不是;什么是企業的愿景和使命,什么是企業的成長戰略,然后根據這些來構建IT戰略,弄清必須做的事情,以支撐公司的業務,促進業務的增長。這可以分作如下幾部分:
a)IT基礎架構策略——怎樣做成一個高度靈活(敏捷)而又能擴充的IT基礎架構,以支持eSOA戰略;
b)一個強大的ERP平臺,借以支持和驅動業務戰略;
c)業務數據倉庫和業務分析/業務智能系統;
雖然CIO不能自己對自己做出評價,但是他/她可以提供實際數據與業內標桿值進行比較。例如,相對于NTS的總擁有成本(這是一個百分數),相對于PC用戶數的IT支持人員數等等。這些量化的指標(實際數據/事實)有助于表明CIO/IT的績效;
2,負責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整合,完成信息系統的選型實施。
CIO需要先定義需求,顧問公司才能交付結果。CIO需要定義工作任務書,需要控制預算,控制項目進度以確保成功。特別需要負責“變化管理”,以保證業務流程的成功再造,例如使新的ERP系統能夠工作。
3,收集研究企業內外部的信息,為決策提供依據。
即業務數據倉庫和BI戰略。為了驅動業務成功,什么信息是必須的?對應決策制定,什么是關鍵的數據?什么數據不至關重要、但有的話更好?什么是管理上的KPI(例如,CFO的KPI,CEO的KPI,質量上的KPI,生產上的KPI,物流和運營上的KPI,等等)。
如果決定使用SAP ERP,SAPXI,SAP BI 和BO,那么必須結合正確的硬件和IT基礎架構畫出整個藍圖,以保證有一個業務連續性計劃(例如災難備份系統,日常備份),保證有一個正確的系統體系結構以支持eSOA;
4,協助完成企業業務流程重組、運用信息管理技術重建企業的決策體系和執行體系。
這對于ERP/BI系統的實施是尤其有用而且重要的。CIO自己無力完成所有管理上的變革,但他/她必須與所有關鍵責任人一起做到這些。因此,協同工作和交流能力至關重要,這方面的要求不亞于所有其他的關鍵責任人,上自CEO、CFO,下至生產和物流/運營方面的同事。
5,安排企業信息化方面的培訓,發現信息應用的瓶頸、觀察研究企業運作中的信息流及其作用。
在系統實施過程中,培訓和知識共享/管理也是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知識的保持也是重要的。例如可以采用“培訓培訓者”的方法。只對部門關鍵流程的擁有者和用戶進行培訓,再由他們去培訓本部門的所有其他同事。讓部門經理對自己本部門的培訓負責。
除了上面幾點之外,CIO的職責還包括向董事會其他同事描繪新的IT技術(例如電子商務等等)帶來的新的機會,并負責GRC(治理,風險緩解和法規符合)。
治理:SOX法規符合(IT部分)——保證在業務流程中都有關鍵的內部控制步驟,能自動保證完全的法規符合,保證合理的職責分工,以使利益的沖突最小化,并避免或降低欺詐的機會;
風險緩解: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保證信息(記錄)只是為了法律和其他法規符合的原因而保存的。一個好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系統能幫助企業降低成本(保存非至關重要的/不需要的信息造成的成本,不論是紙質形式還是電子格式)。保證法律法規的符合,規避風險;
系統生命周期管理可以保證總的擁有成本最小,而ROI最大。積極做好系統更新和硬件更替計劃,以及資源管理(只保留核心的資源,其他的技能尋求外包)。
CIO還要對業務的改進、轉型和創新負責。因為CIO可能是管理層中唯一的一個既懂業務流程也懂信息技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