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丁婭琳|編輯 / 日期:2011-07-25
根據微軟白皮書“云計算經濟學”,對于少于100臺服務器的中小型公司來說,私有云是比公共云計算服務昂貴得多的選擇。白皮書指出,對于這些小型的企業或部門來說,共享規模云計算優勢的唯一方法就是遷移至公共云計算模式。
但是,對于服務器安裝規模達到約1000臺的大型企業,私有云是可行的。但是,他們仍需面對在相同服務、規模、需求多樣化和多租戶綜合效應下,私有云成本比公共云成本高10倍的問題。規模和成本問題僅僅是個開端;管理軟件的不成熟也同樣是其發展的一個重大障礙。Gartner公司分析師Thomas Bittman指出,技術是建立私有云計算服務中需首先克服的最簡單挑戰,但是私有云技術市場還尚顯稚嫩。無數的公司——從傳統的基礎設施和管理供應商到初創的虛擬化廠商——都在開發云計算的管理類產品。這一領域的擁擠只會使廠商選擇的過程復雜化。
而CIO是怎么看待企業私有云的呢?
在“云計算與信息化創新論壇”上,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信息管理部總經理朱東在曾跟大家分享了中航國際的私有云實踐。朱東認為,私有云的核心觀念大概包括四點:
第一,用戶對資源的享用不固定在物理載體上,可以隨時動態分配,資源池是隨時動態分配的。
第二,云平臺的部署有較大的靈活性,能實現系統的“熱插拔”,支持動態部署和系統的動態維護。云在提供運營服務的同時,對架構在它上面的應用服務器可以隨時修改。
第三,系統時時多點備份,不必做一套專門的災備系統,系統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和容災性。部署私有云之后,所有的系統全是“活”的,災備能力提高。
第四,云的實施應該使IT系統的運行服務更加綠色,具有顯著降低成本的特點。
另外,朱東歸納了私有云的四點價值:
第一,可以動態分配資源,不間斷地保持高的服務級別,只要在云的架構里,硬件設備出現故障時,將服務指到別的地方,就可以進行維修,前臺用戶感受不到有任何的影響。
第二,基于云平臺,可以靈活快速的布置新系統,更快的滿足平臺的要求。
第三,減少硬件設備成本,降低耗電量,使云中心更加低碳和綠色。
第四,可以提高災備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