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 日期:2011-03-02
過去30年,中國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中國制造”享譽全球。然而,“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上依然籠罩著低端、廉價、劣質的陰霾,與我國迅速崛起的經濟實力和國家形象極不相符。“十二五”時期如何塑造和提升“國家產業形象”,成為國家相關部門、業界專家學者及中國產業形象的具體承載者——中國企業需要思考的新議題。
3月17日,在首屆“中國創造院士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表示,中國制造業創造了“中國制造”的世界奇跡,當前已經到了堅持把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作為重要支撐,通過掌握核心科技不斷提升中國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時期。
討論過程中,與會專家學者以格力電器和金蝶軟件作為案例,生動闡釋了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對國家產業形象提升的借鑒意義。
作為中國制冷產業的領頭羊,格力電器已經成為堅持自主創新,主導國際競爭的產業典型。目前,格力電器擁有科技研發人員3500多人,國際一流實驗室300多個,獲得國內外專利35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500多項。2010年,其自主研發的1赫茲變頻技術、超高效定速壓縮機、高效離心式冷水機組三大核心科技,超越美、日、歐等國際同類產品,被國家權威部門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作為管理與IT整合解決方案服務商,金蝶軟件憑借掌握核心科技與讓中國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的雄心壯志,和中國管理軟件產業一起經歷了三次重大革命:用財務軟件改變了中國,讓1200萬會計人員甩掉了算盤;用管理軟件幫助近100萬中國企業提升了速度、質量和成本的競爭優勢;用中間件等核心技術平臺結束了該領域被國外巨頭長期壟斷的局面。而金蝶在2006年首倡中國管理模式的理念,正引領金蝶實現從產品型公司向服務型公司的轉變,為中國企業提供轉型動力和智慧支持。
金蝶國際軟件集團董事局主席徐少春表示,一個經濟強國的背后必然屹立著一大批掌握著核心技術和具有杰出管理水平的企業,他們是“中國創造”的智慧保障,代表著中國未來管理思想的方向,是提升中國企業軟實力的動力源泉。
在論壇上,來自的兩院專家還呼吁,在全球經濟的競合環境下,產業形象業已成為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支撐。希望能出現更多具備象格力電器和金蝶軟件這樣代表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企業,共同推進國家產業形象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從技術創新到管理創新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