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周應|文 / 日期:2011-03-07
在像龍旗控股有限公司這樣高速增長的高科技企業里任職,鮑雋認為CIO可以成為企業的資源優化配置專家,2010年,她在龍旗提出了以IT推動內部管理,在原有的數據分析部基礎上,組建經營管理中心。經營管理中心下屬四個部門:IT部、需求管理部、商務管理部、數據分析部,通過不斷深化數據管理支持企業的商務優化。
以手機和通信產品的設計、開發為主營業務的龍旗,業務遍布全球,旗下有20多家注冊地各不相同的公司,各自享有不同性質的優惠政策,同時也在兼顧不同國家國際稅務籌劃、外匯管理等各種商務限制的基礎上,承接國際業務,擁有復雜而多變的業務模式。
“商業模式的變化對于龍旗來說是一種常態。”鮑雋說,通常一個新產品或是來自新區域的客戶就有可能帶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如2010年下半年承接的一個越南客戶,就要求龍旗有境內生產企業,同時要有出口資質,否則客戶就沒法拿到關稅優惠,成本會高出超過10%。另外龍旗還要符合不同客戶對供應商的多種嚴格要求。
如何在這種復雜的狀況下使整個公司經營順暢,使資金、財務管理的效果最好,是龍旗必須解決的問題。
鮑雋領導經營管理中心,在IT系統的支持下,幫助公司進行商業模式的快速調整。在統一管理平臺的支撐下,計劃人員可以在下屬公司中迅速進行資源配置和供應鏈管理,綜合各公司不同的優惠政策和各國的稅費管理政策等,根據客戶的需求尋找龍旗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商業模式,并幫助其落地執行。現在,經營管理中心一屬的商務管理部,從集團層面總結出最優的商務管理模式定期發布,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來一個客戶建一種商業模式解決一次問題,幫助企業主動抓住客戶。
龍旗的核心優勢在于對市場的快速反應,通常從供應商送物料到組織生產和出口,中途經歷的多個環節雖然由不同的公司來執行,但總體只有24小時的響應時間。鮑雋不僅將IT系統覆蓋到企業下屬的20多家企業,同時也向9家外協廠開放系統,使合作伙伴也被納入龍旗的統一管理之下。在開拓新的外協廠時,為龍旗配備至少一個IT人員,同時有20%的考核指標由IT部門來決定,這成為開拓新外協廠的必備條件。
在這種情況下,鮑雋領導的IT部門,實際上已升級為一個負責企業經營管理的部門。她利用IT搭建的管理平臺,不僅幫助公司快速設計和執行商業模式,抓住市場機會,還減少企業內耗和溝通成本,在集團層面共享信息,進行統籌策劃, 挖掘數據價值、控制經營風險,幫各事業部做決策支持。2010年,龍旗實現了45億元的銷售收入,比去年有60%~70%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