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敏 / 日期:2016-08-16
作為一家具有15年歷史、專注于知識管理與協同服務的軟件企業,藍凌不僅為傳統產業提供移動互聯網轉型服務,自身也開始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轉型。
8月4日,在由ITValue主辦的2016年IT價值峰會上,藍凌董事長楊健偉出席活動并發表演講,詳細闡述了最近幾年傳統產業轉型移動互聯網的經驗和實踐,并提煉出傳統企業進行移動互聯網轉型的”JQK賺錢法”。
楊健偉演講的主要內容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 互聯網顛覆傳統企業的一個基本邏輯,是讓企業連接客戶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次銷售變成免費服務,二次銷售成為盈利的關鍵。
2. 要么給客人的東西更值錢,即增加客戶價值;要么給客人的成本更低,即降低交易成本;互聯網企業打入傳統產業,很可能就是從這兩個維度切入。
3. 互聯網企業切入傳統產業,不會從“賣什么產品”來切入,而是按照“J-Q-K”賺錢法來部署,即先聚攏到一個獨特的客戶群,然后利用互聯網把客戶價值做得特別大。
4. 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轉型的第一步,是CIO可以用購置的各種功能實現企業內部的協作和連接;第二步是試圖連接企業的供應商或者是客戶,一旦能夠服務好供應商,或者客戶,那么自然而然就會進入第三步,即商業模式的改變。
5. 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轉型的第一步,是CIO可以用購置的各種功能實現企業內部的協作和連接;第二步是試圖連接企業的供應商或者是客戶,一旦能夠服務好供應商,或者客戶,那么自然而然就會進入第三步,即商業模式的改變。
以下是楊健偉在2016IT價值峰會上的分享內容,經ITValue記者整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對傳統產業轉型移動互聯的一些思考,以及藍凌在幫助傳統企業轉型移動互聯網的一些實踐經驗。
互聯網顛覆傳統產業的關鍵點是什么?
最早我也是一名CIO,在服務傳統企業這些年一直與CIO打交道。2014年初,我們發現一個變化:CIO們紛紛表示,“老板們對怎么優化內部管理沒多少要求了,更關注的是互聯網帶來的沖擊與CIO們的應對策略”。
我們針對這個話題做過討論:究竟傳統產業被互聯網顛覆的時候,我們CIO應該怎么應對?互聯網企業會以什么方法打過來?比如口碑、快、粉絲經濟、產品思維等等,我們討論了很多,但我覺得這些說法都不準確。
最關鍵的是互聯網能夠改變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傳統企業基本上是直接銷售模式,而互聯網讓企業連接客戶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次銷售變成免費服務,所以二次銷售很重要,也是盈利的關鍵;而這正是互聯網顛覆傳統企業的一個基本邏輯。
互聯網改變了傳統企業的交易結構即商業模式,而商業模式就是企業賺錢的方式。在一個交易結構里,只有兩個點可以突破,要么給客人的東西更值錢,即增加客戶價值;要么給客人的成本更低,即降低交易成本。因此互聯網企業打入傳統產業,很可能就是從這兩個維度切入。
增加客戶價值的“J-Q-K”路徑
如果是增加客戶價值,互聯網企業會怎么做?
互聯網企業通常是這樣:當他聚攏到一個獨特的客戶群時,他們能夠利用互聯網把客戶價值做得特別大。以母嬰網站為例,比如孩子王、辣媽幫等,為什么像媽媽們這些客戶群被聚攏在一起時,就很值錢呢?為什么他們一分錢的生意都沒做,就能夠估值幾十億元。而傳統企業雖然賣了幾十億元的生意,卻值不了幾十個億。
其實是兩者的商業過程不一樣。
傳統企業主要講怎么賣產品?怎么(K)錢?而互聯網企業的邏輯則是“JQK”玩法,先擁有一個圈子(Q),再通過影響圈子打造一個鉤子(J)來賺錢(K)。所以互聯網企業早期看重的是圈子(Q),后面更注重鉤子(J),你用什么鉤子,能把客人鉤到你的圈子里,必然能夠通過(K)錢來獲得成長。如果互聯網企業擺出一個鉤子(J)比你硬的話,那么圈子(Q)一定在他們手上,最后贏的肯定是互聯網企業,這就是互聯網企業的商業邏輯。
互聯網企業切入傳統產業,他一定按照上面的邏輯來運作,他不會從“賣什么產品”來切入。所以藍凌在為傳統企業提供移動互聯網咨詢服務時,我們就回到傳統企業去找:這個產業有沒有那么硬的鉤子?在哪里?有沒有J-Q-K的路徑?是什么?
移動互聯網賺錢的“JQK”三步法
同樣以母嬰網站為例,我堅信在傳統產業里面一定有比互聯網更硬的鉤子,因為有一堆人在服務媽媽,而且服務了很多年。在傳統產業,有哪些為媽媽提供的服務是數據最全、鉤子最硬的呢?
醫院的數據不行,因為數據不全;公安局的數據也不夠;最后我們發現,最全面的關于媽媽的數據在哪里呢?是防疫站,給孩子打防疫針的地方是全中國媽媽數據最全面的地方,那里有每年1700萬個媽媽的數據。道理很簡單,國內只有兩家公司在做打防疫針的信息系統,其中有一家公司占據80%的市場份額。這家公司只有100人,年營業規模是1000萬元,每年他都不賺錢,做得很辛苦。因為在打防疫針這件事上,國家只需要靠他發一條2毛錢的短信告知你“打針要注意什么”。
雖然打防疫針這項業務不賺錢,但是,藍凌覺得這家企業的互聯網轉型太容易實現了。他可以去幫國家做一款APP,由國家幫著推銷,讓媽媽們下載并獲取很多怎么打防疫針的信息,讓防疫站的醫生也通過APP可以隨時獲取相關事宜。一旦形成一個圈子,有了數據和流量,變現就很容易了。
像打疫苗這樣一個比較容易轉型的傳統產業項目,具有什么鮮明特點呢?
總結來說,這類項目有兩個特點,或者說天生具備兩個轉型優勢:
一是有海量的、獨特的客戶群,比如說,打疫苗的系統公司擁有媽媽類的客戶群,很多傳統企業具有這樣的特點。
二是具有通達這些媽媽們的管道,比如這類公司維護著防疫站的信息系統和機器。
在傳統產業里面,很容易找到具備這兩個要素的企業,他們不僅與客戶有著感情基礎,而且也有通達管道,因此,假如給他們一個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給他們配備一個互聯網的運營團隊,再加上一套激勵保障體系,這個轉型項目就很容易成功。這種轉型模式也是很容易復制到其他傳統產業。
傳統產業轉型移動互聯五要素
藍凌曾經幫助華圖教育公司推進一個互聯網轉型項目。華圖教育是中國最大的公務員培訓機構,他有什么特性呢?他擁有最全面的公職人員數據,所以隨便選擇這些人中的某一類客戶群,都能夠利用互聯網做出很厲害的商業模式。最后華圖教育做了一個孵化項目,很快就估值近一個億。因此,如果傳統企業擁有獨特的客戶群,那么互聯網轉型也就沒那么難了。
如何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互聯網路徑?
除了增加客戶價值,互聯網改變傳統產業的第二個邏輯是降低交易成本。
降低交易成本是什么意思?就是讓產品直達用戶。因為傳統交易價值鏈過長,交易成本比較高。以裝修行業為例,地毯的生產成本只有30元,但是到了終端消費者手上,地毯的價格一定超過100元,因為交易價值鏈太長,中間環節的成本高達70元,超過銷售價格的50%,也是地毯成本價的2倍多,這可以說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
據統計,整個裝修市場規模大概5萬億元,按照50%來算,有2.5萬億元的中間交易市場可以通過互聯網來降低交易成本,讓產品直達消費者。由此也可以誕生兩個百億級的互聯網公司,比如土巴兔、齊家網正是裝修市場上的互聯網顛覆者,目前估值分別達到幾億美元。
土巴兔、齊家網怎么做的?很簡單,就是圈住包工頭、設計師這兩幫人。這兩幫人目前做的全部是2C業務,而2B的市場更大更賺錢,在傳統工程裝修產業,2B業務應該圈住誰呢?在2B市場,100個設計師會用1000個材料供應商,只要把設計公司、工程公司這些人圈住就可以了,所以要找一個應用來充當圈住這兩幫人的鉤子。
到底要找一個什么樣的應用呢?就是選材料。在選材料這件事情上,設計公司、工程公司都需要有一套IT系統,覆蓋整個復雜的選材體系,因此,我們最后確定要做選材管理方面的應用系統。
但是,誰能夠做選材管理方面的應用系統呢?藍凌公司一定能做到,但是這還不夠,還得讓設計師、工程公司愿意去用。我們需要找到所有設計師都愿意聽從的那個人來做這個項目,項目就成功了。最后我們找到中國材料協會——設計師行業里類似奧斯卡的一個評獎單位,這個獎項直接影響到設計師的收益。而中國材料協會也經常談創新,談互聯網轉型。這個項目至今已經實施了一年,未來一定將顛覆傳統工程裝修產業。
傳統企業轉型的四個思考維度
傳統產業轉型的四個思考維度
綜合以上案例,藍凌最后形成一個基本的互聯網轉型框架(見上圖)。首先看看自己有沒有獨特的客戶群,如果有,要想想怎么能夠把獨特的客戶群連接起來;如果沒有,要從產業鏈角度,向上游、下游看看,有沒有可以優化的地方。如果產業鏈上有優化的機會,也是好機會;如果沒有,可以看看原有的資產、原有的產業資源有哪些,比如有家公司既沒有客戶群,也沒有供應鏈,但是他有一堆檢驗檢測的數據資源。
如果什么資源優勢都沒有,那就只能暢想未來的生活。如果你能夠提前想到未來的生活方式,并提前設計,用互聯網思維去布局,也是一種方式。
無法創新商業模式時,該怎么辦?
如果不能一步到位實現商業模式創新,企業轉型該如何做?藍凌建議可以分三步完成(見圖5)。
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發生改變的核心原因是企業連接客戶的方式發生了改變,因此轉型第一步,是CIO可以用購置的各種功能實現企業內部的連接和協作;第二步是試圖連接企業的供應商或者是客戶,一旦一個企業能夠控制供應商,或者客戶,那么自然而然就會進入第三步,即商業模式的改變。
商業模式創新的三步法
最近一段時間,藍凌發現CIO在連接問題上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前CIO關注的連接問題是怎么連接CRM、倉儲、供應鏈等,今天需要連接的是很多外部應用,包括微信、釘釘、易報銷、滴滴等應用。當CIO試圖連接這些社會化系統時,卻發現面臨著很復雜的連接問題,即OA可能會連接釘釘,財務系統也要與OA連接、又要與釘釘、微信連接等。綜合來看,企業信息系統面臨著四象限的連接需求(如下圖)。
企業面臨四象限的連接需求
如何幫助CIO去整合、連接四象限的外部應用,并連接供應鏈的上下游,這是目前CIO比較關心的問題。這時候需要擬定出一個好的連接框架。藍凌提出了6種連接方法(見下圖)。
藍凌提出的6種連接
在連接供應鏈上下游的時候,CIO們面對一個問題,即如何從過去的企業級應用變成四象限應用?其核心差別是什么?實際上,在移動互聯網的協同時代,企業已經不僅僅是個企業組織,而是社會組織,需要與企業內部之外的人進行協作,因此需要改變過去的思維邏輯。
舉例來說,藍凌在做項目時需要提交一個項目周報,這有一個內部提報流程,但是項目周報涉及到藍凌的客戶,需要客戶評價,又不可能要求客戶進入藍凌內部的信息系統中,這個時候該怎么辦?我們部署了一臺機器,設置了一個可以與微信協作的機制,當項目經理提交周報時,只要掃一掃頁面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獲取到這張周報,直接用微信轉給客戶點評,客戶點評之后,點評信息便會返回到藍凌的信息系統中。這就是先有業務邏輯、后邀請人進入系統,這是一種項目協作邏輯上的改變。
總之,商業模式創新可以先從內部連接開始,然后改變外部的連接與供應商,最后才可能實現商業模式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