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騁 ITValue / 日期:2015-12-08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位于上海市靜安區,市中心寸土寸金,醫院占地面積不大,但這家醫院的服務體系很龐大,一天門診量是在1.3萬左右,峰值時達到1.4萬,一天在院的病人達到2000個床位,這意味著,華山醫院對IT資源的需求很大。
傳統的IT建設需要有一個很大的物理空間:首先要放機柜,機柜里放服務器、存儲,承載很多數據在上面跑。華山醫院的信息中心主任黃虹說:我們一天新增的影像量達到70G,如果用傳統的IT手段,肯定是對配套物理空間的資源要求很大。
1
云數據中心改變了什么?
黃虹在醫院工作20年,她面臨的現狀是:
之前15年,華山醫院一直在搭建系統、采集數據,但近幾年,醫院已經從系統建設轉型到數據管理。其實之前15年的數據現在很少用到,就像一些淘汰下來的設備一樣,醫院希望這些數據能夠被安全地存儲起來,像超聲和內鏡這些非結構化數據,存儲量會大一些;
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并不是總體規劃、分布實施的,很多系統是部門自己花錢建的,數據只有單份,導致的結果是,系統到了一定規模之后,本部門沒有精力管,交給醫院信息中心管,信息中心需要備份數據,這也意味著數據量很龐大。
除了存儲數據之外,醫院有很多計算需求,比如個性化給藥、GCP(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很多優質的醫院都會做臨床藥理實驗,做病種分析、回顧,而購買服務器成本太高,醫院需要一個大平臺,既可以統一管理,又能降低成本。
上海藥師管理質控中心設在華山醫院,這些信息化需求如果用傳統的IT手段來構建,就是采購服務器。但是,采購一臺服務器的周期非常長,從發起申請,到醫院討論,再到最后落實采購,大約要兩個月時間,接下來部署服務器,安裝操作系統、數據庫,以及應用,都需要時間;而且醫院空間有限,沒有多余的場地,買了服務器也難以安放,黃虹考量一圈,認為比較合適的選擇是把數據放在云上,節省空間,縮短周期。
黃虹把數據放在微軟智能云Azure上,部署周期是半小時。
最初微軟以混合云存儲和華山醫院合作,雙方在合作過程中漸漸發覺,越來越多的場景可以在微軟智能云Azure上面做,然后從私有云、公有云完全分離,到混合云的方式完成部署,再逐步遷更多業務上去。
“醫院是信息資源提供方,將來的信息化管理是輕資產管理。從醫院信息中心來講,更關注的是業務本身,而不應該是資源管理。花費太大的精力和人員,應用層是很難看到效果的,輕資產管理在云端是一個最好的服務模式。”黃虹說。
華山醫院藥劑科副主任焦正用得最多的就是云計算,他從事個體化給藥的研究和應用。個體化給藥首先要了解患者自身的特點,比如遺傳背景、病理生理、生活飲食等。人體、藥物、疾病這三者之間有數學關系,在研究過程中,焦正首先建立數學模型,通過大量數據進行數學模型的演算、構建,這需要消耗大量的計算資源。
以往在單機上做計算,非常耗時,而醫生自己購買機群,往往實力、資源不夠。焦正五年前想和上海超算中心合作做云計算,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實現。
現在華山醫院和微軟智能云Azure搭建平臺,焦正可以繼續他的超性能計算了。“一是提高了計算性能,這在原來是很頭疼的,因為普通醫藥背景的操作人員非常缺少這方面的技能,操作起來都很困難。最早在超算中心的時候,我們的運算都是跑在Linux上,而現在微軟智能云Azure用Windows的操作界面,比較方便。”同時焦正也可以在旅途中檢查運算過程,以及其它研究隊伍在進行中的項目。
2
臨床研究可以部分被替代
數學模型的演算可以替代真實的臨床研究,直接帶來經濟價值,比如“一個新藥早推出一天,可帶來的經濟價值可能是100萬美元”;而對于單個的病人而言,這些數學關系可以精準推算每一個人需要多少給藥劑。
精確推算的實現要分3步:一是初次給藥的方案;二是如果療效不佳,如何調整?三是,對一些特殊患者、慢性病患者,比如治療高血壓、糖尿病,一些病人依從性不好,醫生囑咐早上吃藥,每天吃一頓,患者可能會忘記。醫生臨床場景判斷的時候,需要測藥物濃度,濃度水平值可以判斷患者是怎么吃藥的,這些通過計算完成,不再是像以前一樣完全憑經驗。
客觀指標可以推斷事件發生的概率,進而把一些臨床問題轉換成數學問題來解決。患者忘記吃藥,那么下一頓怎么辦?把那頓藥直接補上來還是怎樣,這些問題可以精確計算,醫生直接交給醫院基于微軟智能云Azure的計算平臺來完成。
焦正在構建的這套系統,未來會有更大推廣嗎?“計算工具本身在制藥行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剛才舉了一個很小的例子。個體化給藥不僅是在中國,全世界整個行業可以推。”他說。
數據的價值在于幫助醫生創造或者研究新的診療方法和診療方式,輕資產醫院要做數據服務,但是以往臨床拿數據的過程是痛苦、漫長、效率很低下的,這兩年黃虹開始給很多科室提供數據服務,她希望信息中心建成醫院數據圖書館,對數據進行歸類、管理、上架、統計分析,然后給各個部門提供相關的數據服務。提供數據是基礎,更重要的是對數據進行管理,做一些增值服務,提高臨床科研效率。
“三甲醫院之所以是三甲,一定是臨床加科研,只會看病的醫院一定不是最牛的醫院。”黃虹說。
從數據安全性方面考慮,華山醫院信息中心是混合云的模式。黃虹評估了一下,有些業務是屬于生產系統類的,頻率很高的話,會放在私有云上;而在公有云上,醫院更多的就是做數據的備份,提供一些科研方面的高性能的運算,包括分布式的;而藥師管理,不僅僅局限于在華山醫院內部,還面向全上海所有醫院,所以會把這樣的場景部署到公有云上,各個數據有所區分的。此外黃虹還把一些互聯網服務,包括華山醫院現在正在做的第三方支付、患者APP等,放到公有云上,從鏈路層面來講,效率更高一點。
國內外,類似微軟、AWS、阿里巴巴等等這樣的云服務提供商都紛紛開始在醫療數據領域做出大量的優質案例。這其中,互聯網企業往往缺乏一些傳統優勢,如微軟中國醫療衛生事業部大客戶經理朱婭娜所說,“因為我們是傳統IT行業的銷售模式,幫助客戶更早、更領先地理解和嘗試技術。如果換一個純粹的互聯網公司,它的銷售模式或思路可能都無法做到細致。”(文/鈦媒體記者孫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