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寧川 ITValue / 日期:2015-07-20
7月10日到12日,首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在北京召開。2015智博會在“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部際協調工作組”指導下,由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智慧城市發展聯盟)聯合中國智慧城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中國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共同主辦。在本屆智博會上,多家智慧城市運營商集聚探討智慧城市運營中面臨的挑戰及課題,展示了對智慧城市下一步發展的新思路。
1四大創新挑戰傳統IT企業
山東泰華電訊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述杰介紹了該企業在進入和從事智慧城市運營中所遇到的挑戰及解決之道。作為一家500人規模的中小企業,山東泰華電訊從2002年開始進入智慧城市業務領域。馬述杰介紹說,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戰,體現在技術創新、人才創新、投融資創新和運營模式的創新等方面。
首先在智慧城市的技術創新方面,難點集中于產品創新和集成創新兩個層面。智慧城市的產品創新主要是通過引用第三方技術進行集成創新,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理解第三方技術,在集成的基礎上創造新的產品與服務,這對于系統集成商來說是一個較大的挑戰。其次,作為傳統的IT企業如果想要真正地進入智慧城市,就必須要對城市本身的業務有深入的理解。馬述杰介紹說,山東泰華電訊擁有國家級博士工作站,但現在所招的博士后全部是面向經濟管理、政府管理、法律、農業和城市規劃設計等方面的人才。實踐證明傳統IT企業的人才結構遠遠滿足不了智慧城市的需求,要必須進行整體調整。第三,智慧城市建設不是簡單的項目交付,更多地需要IT企業把城市運營接盤過來,在這個過程中結合融資行為,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此外,盡管現在熱議“羊毛出在牛身上”,但由于付出對象和所得對象不是同一個載體,這就需要IT企業在運營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對運維模式進行創新。
馬述杰認為智慧城市之所以難發展,主要體現在對IT企業的綜合能力要求非常高,技術、集成、服務、咨詢、投融資等都需IT企業精通且具有相應的能力。
2從IT技術走向城市運營
在本屆智博會的展覽中,神州數碼作為智慧城市的運營商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智慧城市核心支持系統——城市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包括市民融合服務平臺、企業融合服務平臺和城市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其中的企業融合服務平臺非常具有特色,體現神州數碼從IT技術服務商向產業園區和智慧城市運營商的轉型。
在智博會上,神州數碼展示了即將推出的企業融合服務平臺。據神州數碼智慧城市產品負責人介紹,該平臺是以企業的商業訴求、事項辦理、經營管理為核心,整合企業所需的市場信息、政策服務、人力資源服務、金融服務、互聯網服務等,為中小微企業搭建線上創業、經營、成長的虛擬孵化器,構建企業生存發展所需要的完整外部環境、內部能力和業務模式的生態活動鏈條,最終形成智慧企業生態系統,推動產業鏈的形成和聚集。
據悉,此平臺已在5月份啟動內測,即將在北京某產業園區正式上線應用。作為面向中小企業的一站式、綜合性服務平臺,融合服務是其最大的特色,通過資訊、政策、企業服務交易等融合服務,無縫對接中小企業需求。此平臺由神州數碼建設、運營及維護,與傳統的企業網站運營方式不同,神州數碼通過專業化、市場化運營手段,為企業提供創業服務、企業服務、項目申報與溝通交流等服務模塊。公司注冊設立、團隊組建、產品規劃、天使投資、線上線下推廣、政策咨詢、金融服務、人才服務、經營管理、園區服務和資信服務等都涵蓋其中,包括財務管理和人力資源的管理都可通過企業賬號在線實現。此外,神州數碼還通過靈活的金融方式參與園區企業的成長和發展。
與傳統地產商向產業地產轉型不同,神州數碼從2010年開始進入智慧城市領域,截至2015年5月已經與70多個城市展開智慧城市相關項目實施,與近40個省市簽署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協議,在近20個城市建設或運營了市民融合服務平臺。其企業融合服務平臺旨在真正幫助園區內的企業創造和創新商業模式,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條與生態鏈條,并最終實現投資回報。神州數碼相關負責人特別表示,從目前各個城市的反饋來看,企業融合服務平臺有著大量的需求,未來隨著神州數碼企業融合服務平臺在各個城市的相繼落地,還有更多的探索空間與可能。
3智慧城市銀川模式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徐明在本屆智博會上表示,中興通訊已經參與了100多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在這個過程中,中興通訊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設存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需要解決。為此,中興通訊與銀川市合作了智慧城市銀川模式,通過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找到了新思路。
銀川市通過PPP模式實現了由政府采購服務、社會投資投入和專業公司運營智慧城市的模式。徐明表示,不考慮運營的智慧城市沒有可持續性,也不可能獲得長期發展。智慧城市的運營需要在管理模式上創新,而專業公司的介入和專業化運營是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在銀川智慧城市建設中,政府不需要每年直接采購設備,而更多的是向專業化的城市運營公司采購服務,從而讓智慧城市項目更有序地經營、管理與創新。
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智慧城市是一個持續發展的概念,需要依靠商業模式保駕護航。徐明認為,不講商業模式的智慧城市很難接地氣,因此中興通訊提出了新型的商業模式。這也就是在云平臺上構建大數據,基于流量經營,結合城市自身的產業規劃,在金融資本市場進行運作。政府和企業所投入的資本通過額外增值服務,在資本市場進行回收。據了解,銀川市將打造一個上市平臺,實現智慧銀川產業的整體上市。此外,政府每年的采購服務費還可以信托的方式運營從而獲得相關收益。
從山東泰華電訊、神州數碼和中興通訊的智慧城市實踐來看,傳統的系統集成商、IT企業和電信運營商正在積極嘗試不同的模式,探索智慧城市長期發展運營的模式。
當前,傳統地產商也在積極向以智慧城市業務為主的產業地產轉型,通過為土地上的企業提供增值服務,以靈活的金融方式扶持與參與企業的發展,以期獲得相應的回報。2015年6月底,萬科在上海徐匯中心落成了萬科活力創客空間孵化器,為進入駐的創業公司提供所需的一切服務,甚至可以用寫字樓使用權置換創業公司股權。
相比傳統地產商而言,IT企業轉型智慧城市產業園區運營商的優勢在于對于技術的把控能力以及對智慧業務的理解能力,但在智慧城市運營與建設的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引導多方社會資本參與、形成清晰化的智慧城市商業模式,將是智慧城市運營商下一步思考與實踐的重點。